壹、前言
泰雅爾中會的宣教史,是透過神的計畫,神的安排,讓祂的僕人及忠心的兒女們,遠從不同的國籍,不同膚色的種族。者有能力、權柄的福音(神的話),傳給泰雅爾族的族人。並在不同年代的時期,福音的種子漸漸的萌芽在泰雅爾族的部落裡。泰雅爾中會宣教簡史,是以簡要記述其過程如下「上主開啟了福音的門、上主興起泰雅爾族教會、泰雅爾族教會的逼迫及參與推動台灣民主化運動、及回顧泰雅爾族教會的設立與復興為主要敘述」。完整之泰雅爾中會宣教史,於今年中會設立 50 週年記念出版呈現,盼將本中會之宣教史之畢露藍簍成為教會信心的動力,並回到信仰的初衷,堅守與順服,為主做美好的見證。
一、上主開啟了福音的門(第一階段):
【初期的宣教史】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地區宣教史 1911 年 12 月~1917 年,日本井上伊之助在新竹縣尖石鄉的嘉樂行醫,在診療中他暗暗地向泰雅族人傳揚基督的福音。有時候到各村落巡迴醫療時,也會以個人佈道的方式向前來看病的泰雅族人傳講福音。可以說他是最早播下福音的種子給泰雅爾族人的宣教士(所謂的傳道者)。
1945 年 12 月另一批基督教醫療團隊一行十幾人,到梅花國小來義診,為期四天。因為當時流行瘧疾(Marariya),他們的醫療服務,治癒了許多人,深得族人的感激。當然除了醫療之外,他們也教導族人福音詩歌及耶穌的福音。
1946 年 3 月第二批的基督教醫療團隊再次進入梅花國小來義診,這次為期七天 。當時有外國籍的孫理蓮女士也隨隊而來,她一面教唱福音詩歌,一面用手風琴伴奏詩歌,吸引了許多村民前來觀賞。孫理蓮女士臨走前曾向信奉基督的梅花國小何校長商議,要迼就當地青年接受神學訓練的計畫。
1846 年 8 月 25 日梅花何阿煌校長與莊聲茂牧師挑選尖石鄉本族青年七名,至花蓮太魯閣富世村聖經書院接受神學訓練。於1946 年 12 月 20 日其中一名接受神學訓練的賴民道牧師,回家放聖誕假期時,在梅花九鄰和五鄰的親戚宣揚福音,成為泰雅族人福音的開拓先鋒。1947 年 1 月賴民道牧師假期結束回校時,將八位初信的親戚帶到新竹教會培訓。培訓過後隨即在梅花展開傳福音的工作,並暫時在梅花九鄰一間竹屋聚會。
1947 年 6 月 10 日莊聲茂牧師在五峰鄉五峰開辦聖經查經班。參加者有朱添壽、彭信光、詹高榮、呂國昌、林有明、陳新春等人 (資料由陳光松牧師提供,當年於五峰就讀農業學校時曾參與該聖經查經班幾次)。這些參加聖經查經班的族人,結束後各自回到自己的部落,開始傳福音給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親朋好友,神的作為就開始運行在五峰鄉各部落裡。當五峰鄉各部落福音持續的擴展時,在尖石鄉的梅花部落,也就是在 1947 年 9月,因部落信主的人數增多,原本九鄰的竹屋聚會所不敷使用。因此,在五鄰以土牆竹頂興建教堂,當年九月底完工並獻堂。並由來自加拿大海外宣教會會長(一位女士)來主持。由孫雅各牧師致詞,並在那時宣稱這一間是除了東部山地教會外,可以說是西部山地的第一間禮拜堂。當然也是泰雅族的第一間禮拜堂。在典禮當中有十二人受洗,由莊聲茂牧師施洗,這也是「我」泰雅族人第一批的受洗者。朱添壽牧師回到自己的部落後,並積極的在五峰地區傳楊福音,在神的帶領與同在,信主的人越來越多。於是在 1947 年 11 月五峰地區的信徒蓋了一間教會,也是五峰鄉第一間教會。在獻堂典禮中有三十二人受洗,成為泰雅族人第二批受洗者。到了 1947 年~1950年外國宣教師孫雅各牧師和葉廷昌牧師於桃園復興鄉各部落開拓並設立教會。1948 年陳忠輝牧師獻身就讀玉山神學院,經過一年的訓練結業後,於 1949 年陳忠輝牧師返鄉服事主。從此神的福音擴散到泰雅爾族每一個角落。
1947 年 8 月陳蘭奇牧師於泰安鄉開拓,並於同年 11 月在汶水部落創立苗栗縣泰安鄉的第一間教會。1948 年高甘霖宣教師在和平鄉環山與梨山開拓,同年甫自玉山聖經書院畢業的楊金盛和謝進講等兩位牧師返鄉宣教,展開了和仁區的宣教事工。神的恩典不只是臨到「我」泰雅爾族,也臨到了賽夏族得的部落裡。就如同聖經上說:「神愛世人………。」於是在 1948 年 6 月來自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的酆信一弟兄,到花蓮市美倫的台灣聖書學校(玉山神學院前身)畢業,與朱添壽牧師於南庄、獅潭、東河一帶開拓,該年年底於東河設立南庄賽夏族第一間教會,在這同時,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牧師。於 1848 年 9 月 17 日到烏來鄉傳福音,他透過新店長老教會牧師張崑遠牧師,開始關懷烏來鄉的福音工作,以及泰雅爾族在台灣神學院就讀的青年,以福音師詩歌、影片欣賞、聖經故事為主軸,來到動烏來鄉的宣教事工。
此時,羅馬天主教於 1952 年也開始進入「我」泰雅爾族部落開始宣揚福音。他們的宣教策略是以大量的救濟品為主。(如:麵粉、玉米粉、牛奶、奶油、衣物…等),吸引原本在長老教會的信徒。並且他們以優厚的經濟能力,在各鄉鎮或交通要道興建了教堂,也為神父提供了生活的需要及薪資。而長老教會的事工正處於窮困及經濟力缺乏的時候,許多長老教會的信徒,為了得到這些物資紛紛離去變成了天主教徒。救濟品的誘惑造成教會第一次的分裂。
雖然如此,來自加拿大的宣教師穆克禮牧師,看見泰雅爾族對神的話如此渴慕,於是在 1955 年於烏來以中文注音符號改造出第一本泰雅爾拼音的簡易會話讀本。從這裡奠定了「我」泰雅爾族對聖經的認識。當然更感謝神的是,藉著穆克禮牧師的編寫,讓我們族人可以輕鬆的閱讀聖經「神的話」。於是 1958 年又出版了第一本的泰雅爾語的教科書。
1956 年 4 月 1 日陳光松牧師於嘉樂教會封立牧師,為泰雅爾族第一位封立牧師,並由北部大會山地宣道處孫雅各牧師指派陳光松牧師為泰雅族巡迴牧師及開拓牧師。1957 年 8月泰雅爾族五尖區所有的長老教會,由莊聲茂牧師主持,並在梅花教會成立五尖區會。而擔任第一屆五尖區會會長由陳光松牧師接任,朱添壽牧師為副會長。
二、上主興起泰雅爾族教會(第二階段):
在神自己動工之下,讓泰雅爾族教會慢慢的增多,於是向總會申請成立中會事宜,並在 1969 年 1 月 16 日於五峰教會正式成立泰雅爾中會。由總會議長黃加盛牧師親自主持。並授職朱添壽牧師為泰雅爾中會第一任議長職。
神不但祝福泰雅爾族,更賜下保惠師「聖靈」給我們中會,於1972 年 7 月聖靈更新運動變臨到「我」泰雅爾族教會。從田埔教會的幾位婦女聚集禱告開始,而後聖靈按著祂自己的意思,賜下各樣恩賜在教會裡來造就弟兄姐妹及教會事工。使五尖地區各教會如雨後春筍般地大大復興,甚至影響了全泰雅爾中會。
在此之前,泰雅爾族教會對聖靈能力的體驗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當然期中也夾雜了邪靈的工作,以至於也帶給教會許多負面的影響。也迼成了一些教會的困擾和分裂。但無論如何,聖靈更新運動對「我」泰雅爾族教會有絕對的價值與更新。而且也給教會牧者一個更好的考驗,以及信徒對聖經的認知和信仰體認。
三、泰雅爾族教會的逼迫及參與推動台灣民主化運動(第三階段):
正當教會開始用自己的語言傳講神的話語、領受神的話語以及讚美神、榮耀神時,於【1978】國民政府下令警察在所有泰雅爾族部落的教會,用不同的手段開始恐嚇及沒收族人所帶的聖經、聖詩等。如:在新竹五峰的嵨瀨教會,台北烏來的忠治,信賢等教會。教會為了要保存自己的文化,要求長老教會總會協助。經長老教會總會的幫忙,立即向政府有關單位提出申訴與抗議,政府終於停止此惡行。從此泰雅爾教會也隨著長老教會總會的步調,教會也慢慢的增長,也參與各項社會關懷與推動台灣民主化的運動。